top of page
「友善農地」、「自主通報」、「巡護監測」三大給付項目
2023年11月17日
讓保育觀念深植人心
原新聞出處 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31114/2622762.htm?redirect=1
農業部林業保育署今宣布,繼台灣黑熊、石虎、草鴞、水獺、水雉等物種後,再新增諸羅樹蛙、山麻雀、赤腹游蛇、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項保育類野生動物納入生態服務給付標的,鼓勵農民配合政府保育瀕危物種與重要棲地,還可領取「生態薪水」。
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,從110年起推動生態服務給付方案,由政府提供「生態薪水」給共同維護瀕危物種與棲地有功的農民,讓保育成本不再只由農民或在地居民承擔,這次新增的5種物種,雖然不是大眾熟悉的明星物種,但都在淺山農地地區出沒,同樣面臨嚴重生存威脅。
林華慶指出,生態給付的物種的增減,會從僅存數量、生存環境的破壞程度等來評估,推動2年多以來,生態保育的觀念已經慢慢內化到農民心中,現在農民遭受這些物種的侵擾,不會像過去一樣「私下處理」掉,大都會積極通報,像是今年增加多起黑熊受傷的通報案件,但過去幾乎是沒有任何通報案件。
林華慶說,預估新增5項物種,每年會增加約1千萬元的預算,總計不會超過1億元的年度預算,算是本小利多的方案,重點是讓保育觀念深植人心。
林業保育署表示,新增物種給付方案依循現行架構,包括「友善農地」、「自主通報」、「巡護監測」三大給付項目,本次新增5個物種,只要在標的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0.1公頃以上(赤腹游蛇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以上),不使用除草劑、毒鼠藥、不友善的防治網,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,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。除了友善農地給付外,若農民進一步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,每人再加發每年最高3萬元的獎勵金。
bottom of page